硫磺矿地下开采中常用的采矿方法
3123人浏览
房柱法
• 基本原理:在矿体内按一定规则留下规则的矿柱,用以支撑顶板岩石,而在矿柱之间回采矿石,形成类似 “房间” 的采空区布局。就好比我们盖房子时,用一些柱子来撑起屋顶,柱子之间的空间就是可以开采矿石的地方。
• 作业过程:
• 开拓与准备:先通过竖井、平巷等开拓工程进入到硫磺矿层所在位置,然后沿着矿层走向掘进运输平巷以及切割上山等准备巷道,划分出一个个回采单元,确定好矿柱的布局位置。例如,矿柱可以按照方形或者矩形的排列方式来规划,尺寸大小根据矿层顶板稳固程度、矿石性质等因素确定,常见矿柱边长可能在 3 - 8 米左右。
• 回采作业:从切割上山开始向两侧进行回采,采用凿岩机等设备在矿壁上打孔,装入炸药爆破崩落矿石,之后利用装载机等设备将矿石装入矿车运出采场。回采的高度通常依据矿层厚度以及顶板允许暴露面积等来确定,每次回采一个合适的分层高度,比如 2 - 3 米左右,逐步向上或向下推进回采工作。
• 矿柱留存与处理:在回采过程中,按设计留下矿柱来支撑顶板,保障采场的稳定。当一个区域的矿石回采完毕后,对于部分矿柱,如果顶板稳固情况允许,还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回收,不过要采取相应的顶板支护和监测措施,防止顶板突然垮塌。
• 适用情况:适用于矿层顶板比较稳固、厚度较为稳定且埋藏深度不是特别深的硫磺矿矿体,因为稳固的顶板能依靠矿柱较好地支撑,保障开采安全和采空区稳定。
充填法
• 基本原理:随着矿石的采出,向采空区充填一些具有一定强度和特性的充填材料,比如废石、尾砂、胶结材料等,利用充填体来支撑周围的岩石,控制地压活动以及防止地表塌陷等问题,一边充填一边开采矿石,就像是一边拿走东西一边往空间里填充别的物品来维持平衡一样。
• 作业过程:
• 充填准备:在回采前,要先构筑好充填系统,包括充填材料的制备、输送管道等设施。比如如果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需要有专门的尾砂浓密设备、胶结剂添加装置以及将充填材料通过管道输送到采空区的泵送系统等。同时,也要规划好采场的回采顺序和充填顺序,一般可以是分层回采分层充填,或者分条带回采和充填等不同方式。
• 回采与充填交替:按照规划好的回采方式,比如用上文提到的凿岩爆破等手段采出矿石后,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如果是分层充填,每采出一个设定高度(如 1 - 2 米左右)的矿石层,就通过充填管道将充填材料输送到采空区,让充填体均匀分布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回采工作;若是分条带回采充填,则是先采出一条带矿石,然后充填该条带,接着再开采相邻条带。
• 后期处理:在整个矿体回采充填完毕后,对充填体的质量、采空区的稳定性等进行监测和检查,必要时采取一些加固措施,确保地下空间的长期稳定。
• 适用情况:比较适用于地表不允许塌陷、矿层围岩稳定性较差或者矿体形态复杂多变的硫磺矿开采情况。例如一些靠近城市、重要建筑物或者水体下方的硫磺矿,采用充填法能有效避免因开采造成的地表变形破坏等不良影响。
崩落法
• 基本原理:通过有计划地崩落矿体上盘岩石或者矿体自身,利用崩落的岩石来充填采空区,从而实现地压管理以及矿石回采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人为地让矿体周围或者矿体的一部分塌落下来,用这些塌落的岩石来占据原本矿石采出后的空间。
• 作业过程:
• 切割与拉底:首先要在矿体底部进行切割工程,比如开挖切割巷道、拉底巷道等,形成一个有利于矿石崩落的初始空间。通过凿岩爆破等手段扩大这个空间范围,让矿体具备崩落的条件,一般拉底的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依据矿体大小等因素,可能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
• 崩落诱导与矿石回收:采用深孔爆破等方式,从拉底空间向上或者向矿体深部进行爆破,诱导矿体崩落。崩落下来的矿石随着崩落的岩石一起堆积在采空区下方,然后可以通过放矿漏斗、电耙等设备将矿石从崩落的矿岩堆中耙出并装入矿车运走。在放矿过程中,要按照合理的放矿制度进行,例如控制每次放矿的量、放矿的顺序等,以保证矿石回收率和采空区的合理充填。
• 地压监测与控制:由于整个过程涉及大量岩石崩落和地压变化,需要时刻监测采场周围的地压情况,通过安装应力传感器、位移监测仪等设备,实时掌握岩石移动和地压变化趋势,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整爆破参数、加强支护等。
• 适用情况:适用于矿体厚大、矿岩稳固性相对较差、地表允许一定程度塌陷的硫磺矿开采场景。不过因为崩落法地压变化复杂,对监测和控制要求较高,所以实施时需要严格的技术和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