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
6164人浏览
西王母在我国传统神话传说中有着重要地位。西王母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五帝时代,甚至被称为 “千面女神”,有记载称王母娘娘就是西王母。在《山海经》的不同篇章中,对西王母有多处记载。如《西山经》中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中记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大荒西经》中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可见早期西王母形象带有兽性,是掌管天灾与刑罚的神祗。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的形象不断演变。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能与周穆王谈诗作赋,展现出高贵雍容的形象,此时她已由凶神转变为高贵的女神。到了汉代,西王母的形象进一步变化,如在《淮南子》中,西王母拥有不死之药,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就是窃西王母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
西王母的神格也十分复杂。在道教中,西王母地位极高,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她是西华的至妙,洞阴的极尊,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西王母管辖。她所居住的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十二座玉楼,以及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和紫翠丹房。左边瑶池如带,右边翠水环绕。
西王母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多位帝王产生联系。黄帝征讨蚩尤时,王母派使者把一张符交给黄帝,又命九天玄女传三宫五意阴之略等术给黄帝。周穆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两人在瑶池饮酒作歌。汉代元封元年,汉武帝喜好长生之术,西王母派遣玉女告知汉武帝她将在七月七日前来,汉武帝精心准备迎接西王母。
现在,西王母已被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说蕴含了祈福和平、宽容平等、养生长寿等美好寓意。
西王母最早出现时间
西王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商代卜辞和西周金文,主流看法认为《山海经》之前出土的商代卜辞里记载的 “西母” 可能就是西王母。《山海经》《周易》也有关于王母的记载,其中《山海经》对西王母的描述较为详细。目前普遍认为西王母在商朝末期之前就已经存在,其名称的出现不会超过商朝末期。最初有三个西王母,即殷墟卜辞中的 “西母”,这是神不是人,是西王母的前身;《山海经》中虎齿豹尾梯几戴胜的西王母;《穆天子传》中 “我惟帝女” 的西王母。商人位于周人之东,自己(包括东夷)的始祖母便称东母,实指简狄,其生契成商而为后代敬为始祖母。商属东夷,与周属古羌人不是一个部系,又同于夏初与启共建夏朝,属于华夏族成员。因而商人称位居自己西方的周人的始祖母为西母,即姜嫄。地理位置在陕甘交界一带的姜水平原。致于后世袭其名而换其实的西王母的出现。
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形象
在《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半人半兽。“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长着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善于咆哮,头发蓬松地披在肩上,戴着玉制的首饰。她居住在玉山,这座山遍布着玉石。西王母不仅是一个形象奇特的神,还是天文学家和巫师,主攻方向分别是天文星象和祭祀。在《山海经》的描述中,西王母充满了神秘色彩,她的形象让人既感到畏惧又充满好奇。这种半人半兽的形象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切身感受,先民们利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对自然认知的空白。对于西王母,他们或是敬仰,或是畏惧,没有融入太多的善恶价值和道德因果,只是展现了世界的本来面貌。
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西王母的形象经历了从半人半兽的怪物到美丽的女神的演变过程。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半人半兽、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样貌可怖,“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到了《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的形象有了很大变化,虽然书中没有对其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但从她与周穆王的浪漫邂逅以及为天子吟唱等情节可以想见,其体态形象应该是柔美可亲的,隐去了那可怖的样貌。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发展,西王母的形象不断变化。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西王母有了长生不死药;民间开始出现祭祀西王母的活动,她成为了因大旱而背井离乡的关东百姓聚会时祭祀的王母,以求其庇护;魏晋时期,汉武帝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流传开来,此时的西王母已经变成众仙簇拥、锦衣华服、雍容华贵的仙界领袖;当道教产生之后,西王母被纳入神仙谱系之中,成为元始天王盘古真人的女儿,“号曰太真西王母”,“始阴之气,治西方”,与木公(扶桑大帝东王公)并为 “天地之尊神”。
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
西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上清道教把西王母奉为尊神,列为七圣之一,与太上老君,扶桑大帝等平起平坐,三界内外十方女子得道成仙者,都归她管。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道教仙话对王母会君故事进行改造,将王母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使西王母具备了道教女仙的功能和神格。《汉武帝内传》和《汉武故事》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着重展现了王母的动人女仙形象,加入了赐武帝仙桃等情节,使整个会君故事变得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学色彩浓厚。此后的《洞冥记》更是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王母降临人间的场景,显示出王母身为女仙之首的飘渺之姿。
西王母与帝王的联系
西王母最早与人间帝王产生联系是与西周中期的穆天子。“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周天子亲自前往西王母处做客,还命人驾驶着八匹骏马,手执 “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周天子以 “白圭玄壁” 礼见西王母,实际上表现的是西王母的实际地位要高于周天子。西王母的信仰和传说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周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西王母神的美名传播到了中原地区,周天子听说后欣然前往,可能与后世人们朝圣拜神相似。周穆王所际遇的西王母,是位款款深情而又深明大义的天神。此后,汉武帝也与西王母有过联系。民间流传着许多汉武帝与西王母的传说,如汉武帝多次隆重祭祀西王母,西王母下凡与汉武帝相见,携带七个仙桃与汉武帝分而食之等。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和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不断演变。从最早的半人半兽的怪神,到与帝王有浪漫邂逅的女神,再到道教中的尊神,西王母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