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海神在神话故事中都有哪些主要事迹?

9369人浏览
在神话故事中,四海海神有着丰富的事迹。《山海经》中记载了四方海神,东海海神禺虢,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他们是父子关系,为海神。北海海神禺强,同样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南海海神不延胡余,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西海海神弇兹,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在《山海经》中,四方海神的形象大多都是 “人面鸟身”、“珥蛇践蛇”,虽看不出与水域有明显关系,但可能蛇与雨水有所关联。 在莆田民间,有关妈祖的民俗中也体现了海神的事迹。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前后数日内,湄洲海岛渔民有不能下海捕鱼或垂钓的习俗,传说是因为龙王来朝拜妈祖,潮水汹涌。妈祖生前为人民,特别是为渔民作了许多好事,殁后被人立祠奉祀,视为神明。 在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一般被塑造成一个粗砺而又威严的神,他目光坚毅,手持三叉戟,乘坐着一匹金毛大马四海巡游,掌管着大海的脾气。当海神愤怒时,他挥动三叉戟,就能引来海啸和地震。海神波塞冬也是古希腊人民的丰收之神,传说他用三叉戟敲击岩石,石缝中涌出甘甜的泉水,从此给百姓带来丰硕的收成。他还变出了第一匹马,成为骏马的守护神。他的身边总是跟随着众多海中仙女。 南海龙王在神话中也有诸多事迹,名字是敖钦。南海龙王被认为与降水相关,遇到大旱或大涝的年景,百姓就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唐僧西天取经,南海龙王曾多次帮忙,或去兴风作雨,或率兵助阵。 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第一女海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 “天妃”。林家出海不顺,后来林愿买了巡检史,生意红火起来。林家怕将来自家香火不旺,就陪着妻子到普陀山去还愿,请求观世音菩萨再赐一子。林家一直信奉观世音菩萨,而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 东海海神禺虢的事迹 禺虢是黄帝之子,居于东海。他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禺虢属于黄帝的子部族之一,为任姓,大约公元前 2600 年活动于豫中、豫东、鲁西、鲁北一带。禺虢的儿子禺强是北海海神。在一些神话记载中,东海之神禺虢可能与其他神灵共同维护着东海的秩序,虽然具体的事迹记载相对较少,但从其形象描述可以看出他具有强大的神力和威严。人面鸟身的形象在古代神话中往往代表着神秘和超凡的力量,耳朵上戴着黄蛇、脚下踩着黄蛇的特征更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这种形象可能象征着他对自然力量的掌控,黄蛇或许代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者象征着他的权威。 北海海神禺强的事迹 禺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 “禺疆”“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强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强据说字 “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强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他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 “厉风”。禺强还曾受天帝之命帮助周武王。在湖北随县曾候乙墓漆棺上的花纹中,也出现了与禺强相关的形象,水神禺强及其龙蛇禽鸟家族被认为具有镇墓的作用。此外,为固定住海上的五座仙山,天帝令天神禺强去解决仙山飘忽不定的问题。禺强调到十五只大乌龟,分成五组,每组三只,一只背负仙山,另外两只则在下边候着,每六年交接班一次,轮流背负仙山。 南海海神不延胡余的事迹 南海海神不延胡余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关于不延胡余的具体事迹记载相对较少,但从其形象描述可以看出他与其他海神有相似之处。珥蛇和践蛇的特征显示出他具有强大的神秘力量。在《山海经》中记述的四方海神中,不延胡余镇守南海,虽没有详细的故事记载,但可以推测他在南海地区也承担着维护海洋秩序、掌控海洋力量的职责。其形象与西海海神弇兹除了弇兹多了鸟身之外,其他细节极为相似,这也暗示着他们在神话体系中可能有着某种关联。 西海海神弇兹的事迹 弇兹是中国神话中西方之神,也是上古女神。她被黄帝封为西海之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弇兹发明了绳索制作工艺,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率先发明了树皮绳索。在《山海经》中,弇兹还是一位战争女神,她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此外,风姓始祖正是燧人和弇兹氏,燧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会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玄女部落的老女王就是中华圣祖母弇兹氏,往下传给了盘古氏,“胡” 姓是盘古氏以葫芦为图腾的族称,而观测日月运行的司天之职为木正,也与弇兹有关。 四海海神在神话故事中虽然具体事迹记载有多有少,但他们的形象和特征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代表着古代人们对海洋力量的敬畏和想象。他们各自镇守一方海洋,维护着海洋的秩序,同时也在不同的神话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