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矿地下开采过程中,有哪些安全风险
9791人浏览
瓦斯爆炸风险
• 产生原因:硫磺矿地下开采环境相对封闭,在矿石形成过程中可能会伴生一些瓦斯气体,如甲烷等。当瓦斯在空气中积聚达到一定浓度(一般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5% - 15%),遇到火源,比如爆破产生的火花、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井下工人违规用火等情况,就极易引发爆炸。而且,井下通风不良会使得瓦斯难以排出,进一步增加了积聚的可能性。
• 防范措施:
• 加强通风管理: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通过主扇、局扇等通风设备,保证井下各作业区域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入,同时将含有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空气排出矿井。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管道、通风机等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出现通风死角和风流短路等问题。
• 瓦斯监测预警:安装瓦斯监测传感器,分布在井下各个关键位置,如采场、巷道、回风巷等,实时监测瓦斯浓度。一旦瓦斯浓度接近危险值,能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停止作业、切断电源、组织人员撤离等。
• 火源管控:严格限制井下明火的使用,禁止工人在井下吸烟、违规动火等行为。对井下的电气设备要采用防爆型,防止电气火花引发瓦斯爆炸,并且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漏电、短路等产生电火花的情况。
顶板坍塌风险
• 产生原因:在开采过程中,随着矿石的采出,地下形成了采空区,原本由矿石支撑的顶板岩石失去了支撑力,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容易导致顶板岩石发生变形、开裂乃至坍塌。此外,如果顶板岩石本身的稳固性较差,比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强度较低等情况,也会加大顶板坍塌的概率。而且,爆破震动等开采作业产生的外力影响,同样可能破坏顶板的稳定性。
• 防范措施:
• 顶板支护:根据顶板岩石的性质和采空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锚索支护、金属支架支护等。例如,锚杆支护就是通过在顶板岩石中钻孔,然后安装锚杆,利用锚杆的锚固力将岩石加固在一起,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金属支架支护则是直接在巷道或采场安装金属支架,撑起顶板,承受上方岩石的压力。定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支护效果良好,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 顶板监测:运用顶板离层仪、收敛计等监测设备,对顶板的位移、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掌握顶板的稳定性变化趋势。根据监测数据,提前预判顶板可能出现坍塌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开采方案、加强支护措施或者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 合理开采顺序:规划科学合理的开采顺序,避免过度集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顶板悬空,尽可能使顶板的应力分布均匀,减小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顶板坍塌的可能性。比如采用由远及近、分层分块等开采顺序,给顶板岩石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应力变化。
透水风险
• 产生原因:硫磺矿地下开采可能会遇到地下含水层、溶洞、老空水(以往开采遗留的积水区域)等水体,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小心打通了这些含水体与矿井的通道,就会导致大量的水涌入矿井,引发透水事故。另外,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勘探不清楚,没有准确掌握地下水体的分布和水量等信息,也容易在开采时 “误打误撞” 引发透水危险。
• 防范措施:
• 水文地质勘探:在开采前,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通过钻孔探测、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精准摸清矿区内地下水体的位置、水量、水位以及与矿井的相对关系等情况,为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提前规划好应对可能出现透水情况的措施。
• 防水设施建设:在矿井内建设防水闸门、防水墙等防水设施,将矿井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一旦某个区域发生透水,可以关闭防水闸门,阻止水蔓延到其他区域,争取救援和排水的时间。同时,要做好排水系统的建设,配备足够功率的排水泵、铺设排水管道等,确保能够及时排出矿井内正常涌水以及在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大量涌水。
• 探放水作业:在接近可能存在水体的区域时,严格执行探放水作业,利用探水钻机等设备进行超前探测,确定前方是否有水以及水的具体情况,只有在确认安全、将积水有计划地排放后,才能继续进行开采作业。
火灾风险
• 产生原因:一方面,井下的电气设备故障、线路短路等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周围的易燃物,比如木材支护材料、输送带等;另一方面,爆破作业中未完全熄灭的雷管导火索、炸药的高温残渣等也可能引发火灾。此外,硫磺本身属于易燃物质,开采过程中如果硫磺粉尘在空气中积聚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而且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硫磺长时间堆积也可能会因氧化生热而自燃。
• 防范措施:
• 电气与爆破管理:选用符合井下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规范电气线路的敷设,避免出现线路杂乱、过载运行等情况。对爆破作业进行严格管理,使用合格的爆破器材,确保爆破后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和清理,防止残留的火种引发火灾。
• 粉尘控制:通过洒水降尘、通风排尘等措施,降低井下空气中硫磺粉尘的浓度,使其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例如,在矿石运输、破碎等容易产生粉尘的环节,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定期进行洒水作业,减少粉尘飞扬。
• 易燃物管理:尽量减少井下使用易燃的支护和装饰材料,如果使用木材等材料,要对其进行防火处理,如涂刷防火漆等。同时,对井下的物料堆放要合理规划,避免硫磺等易燃物大量堆积,防止因热量积聚等情况导致自燃。
中毒窒息风险
• 产生原因:井下存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除了前面提到的瓦斯外,还有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如爆破后不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硫磺氧化等过程产生)等气体。如果通风不良,这些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在井下积聚到一定浓度,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中毒。而且,当井下氧气含量不足(正常情况下氧气含量应在 20% 左右,低于 18% 时人就会出现缺氧症状)时,也会引发窒息风险。
• 防范措施:
• 通风保障:如前面瓦斯爆炸风险防范中所述,确保通风系统良好运行,使新鲜空气能充分进入井下各区域,将有毒有害气体排出,维持井下正常的氧气含量。
• 气体监测:安装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其浓度变化,一旦超标立即发出警报,组织人员撤离,并采取加强通风等措施进行处理。
• 个体防护:为井下工作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毒面具、自救器等个体防护装备,要求他们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时正确佩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障自身安全,避免中毒窒息。